餃子,又名“餃餌”, 有水餃、蒸餃、煎餃等分類,是中國的古老傳統(tǒng)面食之一,相傳是中國東漢南陽醫(yī)圣張仲景發(fā)明的,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。
餃子在其漫長的發(fā)展過程中,名目繁多,古時有“牢丸”“扁食”“餃餌”“粉角”等名稱。餃子據(jù)說起源于東漢時期,為東漢南陽人醫(yī)圣張仲景首創(chuàng)。當時餃子是藥用,張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藥材用來治?。ㄑ蛉?、胡椒等),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。三國時期稱作“月牙餛飩”,南北朝時期稱“餛飩”,唐代稱餃子為“偃月形餛飩”,宋代稱為“角子”,明朝元代稱為“扁食”;清朝則稱為“餃子”。
吃餃子也是中國人在春節(jié)時特有的民俗傳統(tǒng)。中國人非常注意界限,尤其是辭舊迎新這個界限,搞一些儀式來祈求來年的吉祥如意,那么在這個時候吃餃子,餃子和這個“交子”正好是諧音,而且餃子還有那么豐富的寓意吉祥的文化涵義,所以北方中國人才慢慢形成,在春節(jié)、在大年初一、在交子這個時刻,吃餃子這么個習俗。因為取“更歲交子”之意,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歡迎。在東北有句民諺:“舒服不如倒著,好吃不如餃子?!弊阋姈|北人對餃子的喜愛。
對崇尚親情的中國人來說,在除夕夜里,窗外雪落無聲,屋內燈光暖人,鍋里熱氣騰騰。伴隨著辭舊迎新的鞭炮,盛上餃子,也盛出了對來年美好的期望。
出門吃餃子是盼團圓的意思,取平安團圓之意,也含有希望早日歸來之意。吃餃子不光是逢年過節(jié),迎親待友,也要包頓餃子吃。尤其是大年初一,全家人拜完年,便圍坐在一起,邊包餃子邊聊天,山南海北,無所不談,不時引來歡聲笑語,大有其樂無窮之意。“水餃人人都愛吃,年飯尤數(shù)餃子香”。